2023年10月,《中国探望权理论研究》一书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本书作者是曹思婕,学历:中国政法大学全日制民商法博士、中国人民大学国家资助民法学博士后。现任北京化工大学硕士生导师,民法教研组组长,兼任《法治中国》内参智库专家委员会主任、《人民公仆》电视剧法律顾问、中国法学会婚姻家庭法学会理事、中国婚姻家庭研究会理事、北京市法学会民法学会副秘书长、北京市法学会妇女法学会理事。其曾在《人民日报》、CSSCI期刊发表多篇论文,等等。研究领域为民法、婚姻家庭法。作者对未成年人权益保护,尤其对我国的探望权进行长期研究。 本书是关于我国探望权基本理论和立法研究的专著。一方面,本书立足探望权的法理基础,探讨探望权的基本理论。主要包括:第一章是探望权概述。此为全书的基础,本章从探望权的产生入手,分析各国对于探望权定义的意义,尤其指明我国探望权的产生关乎伦理道德、民族文化、时代发展及社会需要。与此同时,本章分别从横向和纵向视角追溯探望权的历史发展,揭示探望权中法的价值展现,指出探望权在我国同样有着深厚的理论基础。第二章是探望权在我国民事权利分类体系中的地位。在我国婚姻家庭法回归民法的立法大背景下,本章从民法学视角探析探望权,逐一分析探望权在我国民事权利分类体系中的归属,进而厘清探望权与亲权、探望权与监护权的关系。第三章是探望权的属性研究。本章从我国民事权利分类的视角出发阐述探望权作为身份上的请求权的理论根基、我国探望权的请求权属性以及探望权的请求与抗辩。另一方面,本书填补了我国探望权立法未来发展的研究空白。主要内容包含:第四章是探望权的立法分析。本章正视探望权的立法宗旨,阐明探望权的基本原则,并从探望权的法律关系入手,揭示其人文精神之源并阐明探望权注重中华法文化情理法的融合。第五章是探望权制度的发展与反思。该章综合运用了历史分析法、比较分析法与实证分析法。本章不仅对世界主要国家的探望权法律发展进行考察并比较分析,而且对我国探望权的理念重新进行审思并揭示探望权制度缺憾,进而指出探望权立法发展完善的方向。第六章是本书的最后一部分,即构建我国探望权法律制度的路径。本章回归到中国的本土文化,针对当前人们实际生活中亟待解决的探望权司法疑难,指明破解探望权制度和发展探望权救济体系的方向,在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指引下,在我国《民法典》体系下对探望权立法提出有益立法建议,寻求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探望权立法发展路径——以子女利益最大化为立法宗旨,以《民法典》为基础,加快出台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探望权的司法解释,构建完整、先进的中国本土化探望权制度体系,最终全面实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先进性、科学性、前瞻性与完整性。本书作者求学三十载,坚忍不拔、勇闯难关。她的新书出版,长辈们深知这其中凝聚了其无数个日夜苦读的心血,同时也映射出她长期对法学学术孜孜不倦的探索与钻研。小婕聪明好学、踏实认真,是位阳光上进、谦逊有礼的青年,作为长辈倍感欣慰并寄予厚望!愿其不忘初心、勇往直前,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革命精神发扬光大,为伟大的祖国、党的事业、人民幸福贡献毕生才干。其导师为学生做序,表达对学生多年学业成长的认可与肯定。该书纳入“十三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法律科学文库。作者在后记中抒发多年来对法学的热爱与追求,其义无反顾地投身于我国法律事业并不懈地努力。
![]()
|
(责任编辑:本栏编审3) |